相關簡章推薦
政策解讀
快速擇校
一、培養單位簡介
北京外國語大學是教育部直屬、“985”優勢學科創新平臺和首批國家“211工程”建設的全國重點大學,是目前我國高等院校中歷史悠久、教授語種最多、辦學層次齊全的外國語大學。學校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外國語言文學學科為主體,文、法、經、管多學科協調發展的專業格局。北京外國語大學擁有非常豐富的海外資源:首先,學校與世界上包括美國耶魯大學、英國劍橋大學、俄羅斯圣彼得堡大學、德國哥廷根大學、意大利羅馬大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等在內的72個國家和地區的約401所高校和學術機構建立了合作與交流關系,在開展對象國社會經濟與文化研究方面具有卓越的優勢;其次,北外具有無可比擬的海外校友資源,自建校以來為國家培養了近9萬名高質量的涉外人才,據不完全統計,北外的校友中,先后出任駐外大使的就有400多人,出任參贊的近1000人;最后,北外共承辦了18所海外孔子學院,位于亞、歐、美15個國家,是海外中華文化的交流平臺。
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由英語學院國際新聞與傳播系發展而來,擁有新聞學本科和新聞傳播學碩士研究生層次教育。學院采用英語語言文學和新聞傳播學有機融合的非傳統教學模式,以全英語教學、全媒體教育和全程新聞實踐為特色,致力于培養國家當前急需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經過多年努力,北外新聞專業組建了一支朝氣蓬勃、多元化、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師資隊伍。絕大多數教師均有國外訪學的經歷,如劍橋大學、哈佛大學等世界一流大學,以及美國密蘇里新聞學院等世界一流新聞院校。同時還聘請國內外知名學者以及媒體專家和記者擔任兼職或客座教授。有兩名長期聘請的業界客座教授,負責教授英文采寫和英文評論寫作。2009年,作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重點建設專業,新聞學專業被批準為教育部特色專業;2010年,與中國日報社結成合作共建單位;2011年,獲新聞傳播學一級學科碩士授予權,2012年,北外—博爾頓大學全媒體國際新聞碩士項目獲教育部批準,2013年該項目獲得全國新聞學與傳播學教學創新項目獎。同年,與新華社結成合作共建單位。
二、培養目標與方向
1.國際新聞方向
注重以英語為主的國際新聞的翻譯、采訪、寫作、評論、播音主持和紀錄片制作等實務技能的培養,掌握主要的國際傳播和跨文化傳播的理論和研究方法,能夠勝任國際新聞報道和國際傳播的實務與分析工作。
2、國際傳播方向
注重培養扎實的國際新聞傳播的理論基礎和研究方法,掌握基本的國際新聞翻譯、采訪、寫作、評論、播音主持和紀錄片制作等實務技能,能夠勝任國際傳播的研究咨詢和組織管理工作。
三、教學特色
1、雙語的教學模式:中英文課程比例合理,高強度全英文新聞實踐訓練保證學生全方位提高英文語言功底和新聞業務技能。
2、增值課程模塊:依托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優勢,提供德、日、西、法、俄等語言課程,以提升學生的外語水平和對不同區域文化環境的了解。
3、終身保留學籍,考試無年限要求。
四、課程設置
要求學生修滿30學分,其中:
1.學位核心課:須學習4門新聞學一級學科通開必修課,計12學分。
2.專業必修課:18學分
本培養單位開設每個研究方向開設6門專業必修課,傳授本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
課程類別 |
課程名稱 |
課程描述 |
|
核心課程 |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 |
主要在當代世界和當代中國背景下分專題研究和介紹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中的重大問題。深化思想政治理論課程的學習,進一步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掌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主要內容,提高運用這一理論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和本領,提高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 |
|
新聞理論 |
通過對主要新聞理論的梳理幫助學生更好的對社會上存在的新聞現象進行說明和解釋,對新聞傳播活動和新聞事業的自身規律進行歸納、總結和提煉。幫助學生掌握新聞學的基本原理,樹立馬克思主義新聞傳播觀。 |
||
傳播學理論 |
系統地介紹新聞原理和主要的傳播理論,對新聞學、傳播學和跨文化交流理論進行整合分析,為學生研究傳播問題和新聞實踐提供指導。 |
||
新聞傳播史 |
采用專題研究方式系統介紹中、外各國新聞傳播的發展脈絡以及彼此之間存在的共同規律與差異,以中外不同時期新聞媒體、新聞記者和新聞作品為專題探討中外新聞傳播的形成、發展及演變規律,開拓學生的宏觀視野、批判精神和新聞理想,提升學生的新聞理論素養和新聞專業主義精神。 |
||
專業 必修課 |
國際新聞方向 |
英語新聞 采訪與寫作 |
講授英語新聞消息和特稿采訪與寫作的基本指導思想和主要技巧,現代新聞英語的基本特點及其在新聞實踐中的應用,并結合中國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相似與差異,講授如何利用文化趨同,來克服文化干擾增強新聞報道的有效性。講授采用案例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訓練學生確定選題、尋找信源、進行實際的采訪、調查與寫作,完成報道,并以學生課外采寫實踐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
傳播學研究方法 |
主要講授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介紹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規范,學位論文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獲取學術資料,把握科研選題,實施科研實驗,分析實驗與調查結果,撰寫學術論文并開展科研創新的能力。 |
||
|
|
|
|
專業 必修課 |
國際新聞方向 |
國際新聞編譯 |
通過大量實踐活動分析中英互譯的基本技巧與策略,著重比較中文和英文新聞寫作與新聞編輯的異同,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新聞敏感性,探討全文翻譯、摘要翻譯和綜合編譯的適用場合及處理方式;建立學生對新聞編輯與翻譯的正確認識,鞏固中、英文文字功底。 |
新聞評論研究 |
主要講授新聞評論工作的原理、知識與操作方法,包括新聞評論理論、新聞評論發展史和新聞評論的實用文體寫作。特別關注新聞評論在不同媒介中的不同體裁和節目類型。 |
||
新媒體研究 |
通過介紹當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歷程,傳播特點以及由其引發的傳媒格局的變化共同探討新媒體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與應對策略。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文獻研究、案例分析和深入訪談增強對新媒體發展這一新興、強勢媒介研究領域的理解并提高學術研究能力。 |
||
媒介倫理與法規 |
通過比較介紹媒體倫理與法規,對中外媒體在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的傳播表現及其相應的傳播政策進行倫理分析,揭示事件中所折射出的傳播倫理規律,解析媒體在報道中所面臨的倫理沖突及選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
||
專業 必修課 |
國際傳播方向 |
英語新聞 采訪與寫作 |
講授英語新聞消息和特稿采訪與寫作的基本指導思想和主要技巧,現代新聞英語的基本特點及其在新聞實踐中的應用,并結合中國外語言與文化之間的相似與差異,講授如何利用文化趨同,來克服文化干擾增強新聞報道的有效性。講授采用案例教學,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結合,訓練學生確定選題、尋找信源、進行實際的采訪、調查與寫作,完成報道,并以學生課外采寫實踐作為課程考核的重要依據。 |
傳播學 |
主要講授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原理和技術,介紹社會科學研究的基本規范,學位論文寫作方法,引導學生開展科學研究的興趣,培養學生獲取學術資料,把握科研選題,實施科研實驗,分析實驗與調查結果,撰寫學術論文并開展科研創新的能力。 |
||
傳播學經典導讀 |
通過組織學生閱讀大量的傳播學經典譯叢、學術論文提高其對傳播學理論的理解,提高學術素養,并熟悉傳播學發展的主要趨勢和特點。 |
||
跨文化傳播 |
介紹當今世界幾種主導文化模式,使學生能夠從跨文化傳播的視角進一步提高對傳播學的認識,提高學生進行文化交流的能力,培養學生文化適應性和應對西方文化沖擊的能力。 |
||
新媒體研究 |
通過介紹當今新媒體技術的發展歷程,傳播特點以及由其引發的傳媒格局的變化共同探討新媒體發展帶來的社會問題與應對策略。學生通過課堂學習、文獻研究、案例分析和深入訪談增強對新媒體發展這一新興、強勢媒介研究領域的理解并提高學術研究能力。 |
||
媒介倫理與法規 |
通過比較介紹媒體倫理與法規,對中外媒體在重大突發事件報道中的傳播表現及其相應的傳播政策進行倫理分析,揭示事件中所折射出的傳播倫理規律,解析媒體在報道中所面臨的倫理沖突及選擇,培養學生的職業素養。 |
||
|
|
|
|
語言文化模塊 |
外語I、外語II(有德語、西語、法語、俄語等語種可供選擇,需額外收費) |
依托北京外國語大學外語教學優勢,培養英語為主兼顧其他外語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在工作中更有競爭力。 |
五、教學、考核
課程教學時間為1年半。采用課堂講授與自學相結合的學習方式,周末集中上課。
每門課程為學員指定教材,規定參考書目與學習資料,建立交流平臺,以利于自學。課程采取考試或論文的方式。
六、招生對象與條件
1、遵紀守法,品行端正,身體健康,在相關機構做出成績的在職人員。
2、大專以上學歷,申請碩士學位者需獲得學士學位三年以上(申請學位前達到即可)。
3、專業與年齡不限。
七、收費標準
必修課程學費:30000元。包含必修的30學分的學費和教材資料費。入學辦理《聽課證》時繳納全部學費。研修班正式開課后,學員因故不能堅持進修,視作自動放棄學習,不退學費。
八、報名、錄取與注冊
報名時間:
周一到周五(上午8:30—10:30、下午14:00—16:00,可現場交費,可網銀交費);
周六日網銀交費。
報名材料:提交本人身份證、本人同一底版三張白底照片(二張1寸、一張2寸)、最后學歷證書和學位證書原件和復印件。
錄 ?。航涃Y格審查符合條件者,將于開學前寄發北京外國語大學國際新聞與傳播學院 “入學通知書”。
客服電話:010-51264100
中國在職研究生網
關注微信公眾號
招生政策隨時看
關注小程序
專業簡章學校隨時查